医学与临床心理学 |
姓名 | 性别 | 出生年月 | 学位 | 职称 | 研究方向及成果 |
李红 | 男 | 1965.01 | 博士 | 教授(二级) | 研究方向:高级认知过程、认知发展、情绪感受性与心理健康、学生核心素养等。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第六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、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。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、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、重大委托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;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。 |
刘可智 | 男 | 1973.11 | 博士 | 教授 | 研究方向: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的临床研究 发表SCI论文12篇,国内论文30余篇,参编教材及专著12部,主持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项、市厅级课题7项,参与省级及以上项目4项 |
向波 | 男 | 1986.09 | 博士 | 副教授 | 研究方向:精神疾病脑机制和临床心理研究 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 24篇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、教育部人才春晖项目1项、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、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、市厅级项目5项,西南医科大学特别支持项目1项。 |
陈屹 | 男 | 1978.01 | 博士 | 教授 | 研究方向:青少年异常心理的形成机制和干预体系研究;心身问题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。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、省部级课题3项,出版专著1部、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。近五年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北大核心、CSSCI、SSCI期刊论文9篇。 |
陈晶 | 女 | 1983.12 | 博士 | 副研究员 | 研究方向:临床心理学,常见精神障碍的认知与脑机制及其干预治疗。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项,市厅级项目6项。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,最高IF=10.592,南大/北大中文核心3篇 |
汪枭 | 男 | 1988.09 | 博士 | 副教授 | 研究方向:跨文化心理学、心理声学方向。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,北京大学访问学者。近五年,主持交通运输部课题1项,发表CSSCI、SSCI、A&Hci期刊等论文10余篇,出版专著3本。 |
周佳 | 女 | 1983.07 | 博士 | 副教授 | 研究方向:死亡心理学及其防御机制研究;防御机制的消退与建立:行为与脑的可塑性研究;精神动力学。 主持国家级课题-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1项,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,其它厅局级主持课题4项,主持横断项目1项,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2项,已发表SSCI期刊收录论文8篇,核心期刊2篇。 |
徐剑 | 女 | 1967.05 | 学士 | 教授 | 研究方向:中医心理学 利用中医适宜技术与心理学技术结合,从事中医情志病的临床研究; 近五年主编专著1部,主持并参与厅局级课题6项,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(10万元)1项,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篇。 |
雷威 | 男 | 1985.01 | 博士 | 副研究员 | 研究方向:临床心理学,成瘾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干预 发表SSCI\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,参编英文图书1部。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SCI\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篇,他引569次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,省教育厅项目2项、科技厅项目1项,市级校级项目10余项。 |
曹筱燕 | 女 | 1977.01 | 博士 | 副教授 | 研究方向:认知发展与脑可塑性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1. 儿童青少年情绪(主要包括焦虑、抑郁)与心理健康; 2. 儿童青少年自杀自伤的风险评估及危机干预; 3. 儿童青少年认知与脑功能发展及其障碍。 简介: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博士,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副教授,以第一、通讯作者身份或参与发表SCI、EI、CPCI、中文核心等级别学术论文近30篇, 副主编教材2部,主持厅局级课题6项,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;参与国家级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多项。 |